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2024年度第一批团员发...
省直机关优秀共青团员拟推荐公示
安徽省“‘十佳’‘百优’大学...
关于2023年度第二批团员发...
关于2023年度第一批团员发...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安徽...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第十八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思考

论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浏览次数:465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2日  【字号

    摘  要:在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指导作用日益突出,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与时俱进的运用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科学发展观;校园文化建设;和谐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它包括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集中表现为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具有先导、辐射、熏陶、教育、约束等功能,在大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各个高校都比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敏感点,其建设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不断探索与尝试,已初具规模,初有建树,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校园文化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高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文观”、“发展观”和“和谐观”。
  一、体现校园文化的人文观
  21世纪,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把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来满足人的需求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所在。高校通过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赋予师生全新的面貌和理念,用道德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用理性来战胜情绪的冲突,用文化来引导正确的思想,关注师生的真实需要,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鼓励师生的创造精神,使他们在体力、智力、心理和伦理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这才是高校校园文化构建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1、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倡导和谐的人文精神。就目前而言,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是不争的事实,造成失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教育的原因。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民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呼唤人文精神,加强素质教育,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所谓人文素养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人类的文化成果被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情操、气质和修养,从而成为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学生来说,其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可以在学校工作中的多个方面的,如学校的学术氛围、制度文化、教风学风校风、校训校歌、学校传统、文化气息等等。在学校中,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等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是人文素养教育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其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高校二三课堂也是人文素养教育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艺术学科的优势,全面开设人文、艺术课程,积极开展艺术普及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活动,加强人文艺术素质教育,对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努力营造和谐的学术、文化氛围。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师生的潜力,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它更多强调的是环境和情感的作用,以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机制和使人奋发进取的文化氛围。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就是要提倡学术自由,鼓励学术争鸣,体现兼容并包,使不同的学术观都能在追求真理的旗帜下乐享其成。和谐的学术环境取决于自由的学术氛围、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敢于冒尖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多个方面。这诸多氛围的形成需要长期沉淀、积累,而形成之后便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最优秀的潜课程,对人们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师中大力提倡“崇尚科学精神,立足学业创新”为主题的学术科研活动,鼓励、重奖科研成果显著的教师,在教师中树立一面面旗帜;对在学术上碌碌无为的教师也应有相应的鞭策措施,使全体教师成为探求真知、严谨自律的学者,成为包容执著、厚德载物的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在学生中倡导诚信、求实、创新、进取的精神,这种带有浓郁学术氛围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激励学生智力、能力、创新力与学业的发展,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艰苦奋斗、团队精神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乐趣,可以促进学生内在心理的变化,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
  3、努力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校园人际交往指的是校园内的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交往和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和的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内涵的体现,表现为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承认师生员工的工作和做出的成绩,构建高校上下左右良好的沟通系统,让“人才”了解和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学校切实为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保障,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心,从而激发教职工自发的、长久的奉献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要使学生在爱中成长,具有美好的品格和心灵,使他们能够用正确的观点看待事物,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用平和、有助于与对方交流的方式进行沟通,使学生的激昂情绪得到缓和,从而使学生的情绪更加理性。高校校园只有形成一种心情舒畅、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状态,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沟通、心情舒畅、行动便利、生活安逸的和谐的人居环境、工作环境与学习环境,才是抓住校园文化建设的“本”。

  4、充分调动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对人的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内在激励体制,以形成学校的精神凝聚力。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就是要将广大师生置于工作的核心,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来激发和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广大师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在校园文化的创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特别是要体现对人格的尊重,对学术的敬畏,对遵守规则的自觉,这要求充分尊重师生在高校中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保障师生的各项权利;要尊崇民主、平等的价值理想,要让教育保持高贵的品质,就需要一个人道主义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充分体现人性的学校制度;要充分认识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成长中的青年大学生,针对他们成长中的烦恼要给予切实的关心,教育和鼓励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对于他们的过失和错误,要体现“教育为主”,减少惩罚性因素,给以改正的机会,让他们在吸取教训的过程中逐渐聪明和成熟起来,增强对所选择的行为的责任意识。
  二、体现校园文化的发展观
  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就提出,我们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是大学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是中国大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途径。高校的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就是育人,因此, 高校校园文化在发展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形成大学校园文化的新格局,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1、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由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交叉、相辅相成,通过灌输、引导、感化、制约、激励、凝聚的方式,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其中物质文化层次侧重于服务育人,制度文化层次侧重于管理育人,行为文化层次侧重于实践育人,精神文化层次侧重于教书育人。科学、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此,需要高校领导对校园文化的功能有充分的认识,真正予以重视,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另外,各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求高校必须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摈弃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管理部门责任的狭隘意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建设局面,在教学、管理、服务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协调发展。如果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以人为本解决的是发展的动力和目的问题,那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的是发展方式问题。知识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又高度协作的社会,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建构一种共生和协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其主要理念是实现人与人、人与学校、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协同发展。显然,只有在协同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高校才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协同系统。试想,教师的工作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教学、科研就无从谈起;反过来,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各项工作将毫无头绪,学生处于一片混乱。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直接满足师生的娱乐、求知、审美、创造、人格完善的追求,并使师生在活动中获得纯正的友谊、亲情、尊重和理解,培养健全的心智。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只有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充分对话方能认同共生,协同发展各自的文化理念,广大师生通过在校园文化生活中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即差异整合得到协同发展。
  3、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而不是暂时的,因此,在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以能够持之以恒地对师生的发展起作用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要求发展既要满足于当前需要,更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要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健康、稳定地前进。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一是理念先行,培育践行校园文化之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校园精神和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把校园精神之魂,实实在在统领和体现在学校各种行为文化活动的方方面面,使校园精神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精神素质,形成共同的风尚和气质,形成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政府干预,进行系统规划和建设。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政府除应为大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还应从财政投入、政策制定、评价评估等方面予以高度重视、宏观引导和系统规划。三是构建合力,建全大学校园文化的微观基础。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切实进行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调整与变革,处理好三个群体之间的定位、机制、关系、作用方式和途径,构建系统合力,形成健全、合理的微观基础。四是重在创新,建设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自发形成,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铸就,这既需要历史的积淀、继承,更需要现实的再造与创新。
 
  三、体现校园文化的和谐观
  200610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决定,既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我党的全新理念。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和谐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的和谐校园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1、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校纪校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宿舍管理、奖罚等各种规章制度。校园制度文化隐藏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人际关系、教育观念、课程与知识、教学方法和技术、学校管理结构、发展规划、教育组织形式、传统习俗,乃至师生的心理氛围中,健全完善科学合理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是实现学校在各方面的科学管理,促进业务能力、塑造高尚师德、提高教学质量、严肃纪律、约束与规范大学生行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重要管理机制,科学化、规范化的校园制度文化对于充分合理利用学校所具有的日益完备的物质文化设施,对于尊重历史,立足现实,进一步促进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精神的形成,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既是联系两者的纽带,也是开发前者、促进后者的途径。校园制度文化在构建学校和谐校园文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规范师生行为、塑造高尚人格、培养高雅文化三个方面。
  2、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物质文化是指物质形态的内涵及其表面附着物所包含的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具体地说,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应能折射出校园的教育思想、工作作风及审美意识,反映校园文化的个性色彩,它是形成制度层文化和精神层文化的条件。校园物质文化其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它蕴含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其有相当的持久性,实际上就是校园环境的策划。它包括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社区人文环境,以及根据这此外部环境设计的校园的各种建筑、设施,校园里大小园林、道路、装饰、景观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师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展现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白然的和谐关系,即环境育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活。”
  3、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唱响和谐主旋律。精神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外的所有精神活动所形成的成果。主要是指学校领导和师生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校园精神文化集中反映一个学校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主导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它的作用不是一时能够觉察得到,它的形成也不是一时就得已成就的。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不仅体现在对内要建设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校内成员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万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关系学校教学优劣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同时,它对外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以及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和谐宽松的文化精神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把外在要求内化为对学校成员的自我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无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学校成员的凝聚力得到最好的体现。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的文化活动是高层次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待于高校各个部门以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创造。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版权所有:合肥市通用职业技术学院 皖ICP备002223852号 电话:0551-5335625
皖ICP备14000465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