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证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推动我院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教育部、团中央及省教育厅关于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几年来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历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社会实践,使广大同学在社会大熔炉里见世面、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二、活动的主题与内容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主题紧密围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两会精神,以社会热点问题调查、农村调查、荣辱观讨论、科技服务等项目形式为抓手,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突出重点,讲求创新,城乡结合、内外结合,鼓励系部和学生个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基本原则和方法
原则:面向基层,深入实际,讲究实效,就近就便。
方法:平时和假期结合。
四、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形式
1、 参观访问和社会考察
2、 科技服务(科普宣传、科技扶贫、科研攻关等)
3、 文化活动(文化宣传、文艺演出、文化辅导等)
4、 社会服务(义务劳动、帮残助弱、医疗服务等)
5、 勤工助学活动(家教、帮工、智力服务等)
五、活动实施要求
1 组织工作
各单位要预先规划,提早行动,估好对外的联系与对内的发动工作,在活动期间,保持通讯联络,注意安全保护。
2 宣传工作
各单位在做好组织工作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内、外的宣传报导,积极宣传我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和典型事迹,展示我校的实践成果,扩大影响面。开学后与总结材料一起送交院团委,院团委交及时归纳整理,印发活动简报,以推动活动的有效开展。宣传工作的成效将作为社会实践活动评优的一项重要内容。
3考评工作
考评工作将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1)成绩考核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所有在校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实践活动累积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并且要撰写相应的总结报告。参与实践基地活动的学生由其所在系部负责考核。考核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凡有教师指导的实践活动,考核成绩要听取教师的意见。学生所评成绩要登记在成绩登记表上并加盖院系公章,原件送至学生所在系团总支处。考核工作须于长学期后二周内完成。
(2)评优工作评优类别主要包括:优秀社会实践小分队、社会实践优秀学生个人、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社会调查报告。以上各项均实行申报制度,需事先填写相应申报表并带附件材料(包括活动的总结、实践成果、宣传图文等)。各项申报材料要在下学期学生开课前交至院团委。
4、成果展示
院团委将优秀的实践活动成果以及先进集体、个人的典型事迹以合适的形式进行集体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