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史纵览(11)
浏览次数:522
发布人:tw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2日 【字号 大
中 小】
199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年文明号(岗位)”挂牌仪式在中央电视台举行,30个单位、部门首获这项荣誉。这一活动标志着全团开展的“青年文明号”活动拉开了序幕。2月5日,团中央正式发出《关于在全国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意见》。4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牌匾题字。4月8日,团中央与国家民航总局联合在首都机场为民航系统的4个“青年文明号”先行示范单位授牌。此后,团中央又先后与铁道部、建设部、内贸部等部门联合多次举办了“青年文明号”活动的现场会,会同一些行业部委下发了行业实施“青年文明号”活动的文件,使这一活动迅速在各基层单位广泛展开,有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集体会聚到这块代表了最高职业文明的牌匾下面,他们以一流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工作业绩为目标,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共振,与青年的立志成才共鸣,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青年文明号”活动用全新的方式公开了中国青年对社会的承诺,以优质的服务、文明的风尚加强了千家万户的联系。因此,这项活动在全国一铺开,各地如久旱之得甘霖,纷纷将这项共青团的活动推广成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 在“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方兴未艾之时,“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亦在紧张策划启动。1994年2月8日,共青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和劳动部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国企业青工中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通知》,奏响了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序曲。继之,在7月8日,中国青年科技园奠基仪式隆重举行。这是团中央、全国青联推进“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一项具体行动。8月9日至10日,团中央又召开了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研讨会,围绕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战略意义、跨世纪青年人才的时代素质和成长机制、跨世纪与青年工人培养战略等专题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共识。9月2日,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劳动部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工技能月”活动启幕。在这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中,青年技术能手推广先进操作法,在全国3000多家企业开展绝活表演,有2000多万青工参加岗位练兵活动,1000多万青工参加拜师学艺等系列活动。1994年12月22日团中央在北京召开了“跨世纪青年人才群英会”,120名全国各行各业有突出贡献的青年英模在主席台上就座,首都各界青年3000余人参加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12月2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等接见了参加全国跨世纪青年人才群英会的代表。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全面启动。此后,这项既服务于青年成长成才的根本需求,又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的活动迅速在全国各行各业全面推开。 在各类企业中,“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主要围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展开。“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是一座宽阔的桥梁,召唤着千百万有志有为的青年走向成功,走向成才,走向新世纪。 在广阔的农村,“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则围绕“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展开。这个活动以农村基层团组织为依托,以共青团员为骨干,以农村青年为对象,通过加强对农村青年的实用技术培训,造就了一代新型农民,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1994年以来,在共青团的组织下,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大中城市的近百万青少年先后参加了形式多样的成人预备期教育活动。1995年4月,团中央决定在有条件的中心城市的16至18岁的中学生中先期开展成人意识和成才意识的教育,举行18岁成人宣誓仪式,并将这一活动纳入“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在经过一段实践以后,这个活动逐步进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普及化的轨道,成为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 在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过程中,各级共青团组织在积极与国家教育部门配合,精心实施“青年学生跨世纪素质发展计划”,全面推进“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大力兴办“希望工程”。与此同时,还特别注重发挥共青团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多方拓展培养人才的渠道。为了促进更多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青少年典型的榜样和导向作用,同时也为了发现、培养和扶持杰出的青年人才,营造优秀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中,共青团建立了一套评选、表彰、推荐优秀青年人才的制度,每年都向社会推出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青年人才的迅速成长,使神州大地呈现一派青年人才不断涌现、群星灿烂的壮观景象。 共青团十三大以来,共青团在大力推进两项跨世纪青年工程的同时,还根据党中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新路子,落实党中央的有关指示和要求,不断加强团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组织建设工作,为团的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994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问题的决定》。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共青团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1月23日至25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团十三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认真学习和贯彻了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加强团的建设,更好地带领亿万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建功成才”的要求,确定了在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的有机结合中推进共青团的建设的工作方针,同时审议通过了《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团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要求团的各级组织围绕青年的根本利益,把育人与建功有机结合起来,把建设青年服务体系和巩固调整发展基层团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把服务青年作为加强团的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推进团的建设。 团十三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团中央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集中全团的智能,于1995年3月正式向全团推出了“共青团服务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简称“服务万村行动”)。这个活动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实施对贫困乡村青年农民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服务、政策服务、资金服务焕发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增强其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在实施“服务万村行动”中全团上下注意突出一个“实”字,努力为贫困地区的农村青年提供扎扎实实的服务。为了给农村青年掌握致富本领、寻找致富门路提供具体的帮助,团中央建立了16个涵盖农业技术主要门类的全国青年星火培训基地,省、地、县团委建立科技培训推广基地近两万个;为了切实解决农村青年在开展脱贫致富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团中央建立了“服务万村行动”信息中心,基层团组织则结合本地实际组建劳务中介机构,介绍贫困地区青年到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此外,自1995年以来,各级团组织还积极发动和组织数百万名大中学生分赴各地农村,广泛开展以扫除文盲、科盲、法盲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扫盲和科技服务活动以及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少年儿童手拉手活动,同时发动社会捐赠,为农村学校建立希望书库、为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建立书屋;团中央还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文件,对55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村团组织兴办扶贫开发项目给予政策扶持,实行同等优先,重点扶持的政策,各级团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多方为农村筹措扶贫开发资金。中国共青团积聚了青年人的朝气、智能 、勇气、信心,向徘徊在中国田野上的贫困幽灵开战,取得了显着的成果,“服务万村行动”得到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人的支持、鼓励和表扬。 由于“服务万村行动”的方向正确,措施得力,使得农村松散瘫痪团组织大幅度减少,农村团干部素质得到提高,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状况明显改善、实力大大增强,农村基层团的工作开始出现令人欣喜的局面。
|